为把握基础教育前沿脉搏,推动师范专业教学创新,邢台学院文学院院长范爱菊率学科教学论教师卫三强、专任教师柴昭组成团队奔赴南京,参加2025年4月24日召开的第七届华东语文大讲堂活动。与全国语文教育领域专家深度研讨“国际视野下AI赋能语文课堂变革”,积极探索语文教学新实践。
会议开幕式上,范爱菊院长主动与华东语文大讲堂秘书长钮勤章、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人文学部主任冯保善教授等展开深入交流。围绕师范院校如何培育契合AI时代需求的新型语文教师这一核心议题进行交流。范院长明确表示:“人工智能正重塑教育格局,我们必须主动迎接变革,将前沿理念深度融入师范人才培养体系。”此番交流为邢台学院文学院在教师培养方向上提供了新思路。
会议期间,邢台学院文学院团队沉浸于多场高质量学术报告之中,全方位获取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创新成果。在理论探索领域,北京师范大学张秋玲教授提出 “能见度”理论,巧妙融合教学认识论与大脑阅读期研究,量化传统难以评估的教学环节,为提升课堂效能开辟新途径;南京师范大学黄伟教授系统阐述 AI 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构路径,凸显智能技术在个性化阅读指导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在实践应用分享中,新加坡特选中学母语部江凌主任带来该国AI赋能华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涵盖设备普及后的技术应用与伦理规范探索;科大讯飞庞艺雯教研员展示“课前启智-课中融智-课后拓智”全流程智能教学方案;上海市教科院刘耀明主任辩证分析AI与人文教育关系,提出语文教学需融合三种“爱”的维度。茶歇期间,范院长与专家聚焦AI与人文教育融合路径展开探讨,其“善用技术创新,坚守教育本质”的观点获广泛认可,为后续合作搭建桥梁。
范爱菊院长组织团队重点观摩多节AI赋能语文示范课。南京市励志中学初中部吴雪老师借助AI动画,让学生与刘禹锡 “跨时空对话”,生动讲解《陋室铭》;南京市第五初级中学薛城老师通过对比AI生成的紫藤萝图像,引导学生剖析《紫藤萝瀑布》的意象情感;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张志强老师运用 AI 辅助思辨性写作教学,强调“人”的核心创作价值。杨级老师的《阿Q正传》的课堂上有为阿Q写的歌,有激烈的辩论,有课堂随笔,师生机互动堪称完美。课后,范院长等人与授课教师深入交流,收集丰富教学案例,为学院课程改革储备珍贵素材。
此次南京之行,彰显了邢台学院文学院紧跟教育发展潮流的坚定决心。未来,文学院将持续以开放姿态拥抱技术变革,致力于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优秀语文教师,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