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助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近日,北京语言大学原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利教授莅临我校,以“用好系列教材·讲好当代中国”为主题作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文学院副院长范爱菊主持,文学院师生200余人参加。

刘利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编写与教学理念,从“探索新路径”“秉持新理念”“谋划新设计”“实现新作为”四个方面阐释教材的编写原则和设计思路。他讲到,面向来华留学生进行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使者。该教材的内容正是以培养精通中文、融通中外的优秀国际人才为目标,在“理解当代中国”的背景下,实现“中文·国情”的融合,开拓出一条将语言教学与阐释中国相结合的全新道路。强调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要秉承“融和”的新理念,通过微小叙事读懂中国,到课堂以外去感受新时代的中国。刘教授对文学院师生寄予殷切期望,希望大家能够勇于承担国际中文教师的使命与责任,积极参与中文教学的资源利用和开发。

范爱菊为报告会作总结发言,对刘利教授在百忙之中到我校授课表示衷心感谢,鼓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充分利用此次与刘教授近距离交流的机会,脚踏实地走好求学路,提升自己在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升学和就业的竞争力。

报告会后,刘教授在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伟、副院长范爱菊及师生代表的陪同下,参观我校柳溪泉和四师旧址。

刘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家教材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马工程)专家委员会学科专家组专家、(全国)教育书画协会会长。曾任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启功书院院长。
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国际中文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在《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先秦汉语助动词研究》等专著和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古代汉语》等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多项。曾获“北京市科技创新标兵”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