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搭建跨学院教学经验交流平台,近日,文学院按照学校教务处秋季学期教师公开课活动的部署安排,开展《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专题公开课。教务处副处长孙东岩、文学院院长范爱菊以及活动相关负责人、各学院教师代表共同参与活动。

文学院主讲教师刘诗梦以“十七年文学”时期的小说创作为核心内容,围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展开教学。她以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界核心论争为切入点,快速勾勒文艺与政治绑定的时代背景,随后聚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中国化探索,系统梳理理论阐释到官方确立的完整脉络,解读“典型化”原则与阶级论的关联,有效降低抽象理论的理解门槛;围绕两大核心观念,结合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小说人物“脸谱化”特征,同时分析作家群体分流与题材政治化特点,推动学生从 “被动听课” 转向 “主动探究”,充分落实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课程后半段以小说《林海雪原》为案例,通过文本朗读、影视片段赏析,解析作品题材的政治表达与人物的阶级属性呈现,最后辩证总结这一时期小说的历史价值与时代局限,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历史思维,达成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的深度融合。课程结束后,范爱菊从教学改革视角进行专业点评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教师公开课是学校推进跨学院教学交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载体。常态化开展公开课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优质教学经验学习平台,助力教师精准打磨教学细节、系统提升教学能力,也为各院系搭建了优质教学经验共享渠道,推动育人路径创新,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筑牢基础。